发布时间:2024-04-13 10:53:01源自:互汇语录网作者:kaka003阅读( )
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在政治上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上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上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军事上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2、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推动清政府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这给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惨痛的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废科举,建学堂,办工厂,改革法制,排大臣出洋考察。这其中很多政策已经超过了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但从政策中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激起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都转变成了革命党人。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象征,推动了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但戊戌变法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更多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中国的思想变的更为活跃。
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之后,国内出现了办学热,创办了新式报刊热。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曾对人民进行“启蒙”,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白话文等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受提倡。
3、戊戌变法的结果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上一篇: 历史上晁盖是怎么死的,晁盖人物介绍
© 2013-2020 - 宜筑和知识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3485号-6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宜筑和知识图-宜筑和知识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宜筑和知识图片
作者:kaka003 时间: 2024-04-13 10:53:01 阅读:(5)
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在政治上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上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上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军事上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2、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推动清政府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这给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惨痛的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废科举,建学堂,办工厂,改革法制,排大臣出洋考察。这其中很多政策已经超过了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但从政策中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激起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都转变成了革命党人。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象征,推动了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但戊戌变法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更多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中国的思想变的更为活跃。
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之后,国内出现了办学热,创办了新式报刊热。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曾对人民进行“启蒙”,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白话文等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受提倡。
3、戊戌变法的结果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上一篇: 历史上晁盖是怎么死的,晁盖人物介绍